三明市201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时间:2014-08-21 17:20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低位回升态势,全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5.45亿元,增长9.5%

  (一)工业增速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2.6%,占年初计划的48.6%主要特点:一是小微企业增长较快。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280.47亿元,增长13%36个行业中有33个保持增长,23个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八大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大。八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47.30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8.9%。三是工业用电量企稳回升。全市工业用电量52.7亿千瓦时,增长6.2%,增速比一季度回升2.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从我市主要用电行业趋势看,除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呈回落态势,其它行业均呈回升态势。

  (二)第三产业增长放缓。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86.4亿元,增长5.9%,占年初计划的35.5%主要特点:一是消费开始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31亿元,增长1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9.44亿元,增长18.2%。二是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市有18家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品销售业务,共实现商品零售额5.27亿元,增长3.5倍。三是旅游业增长较快。全市接待游客7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分别比增14.8%15.5%。四是整体运输能力提高,上半年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16.1%

  (三)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6.97亿元,增长4.6%,占年初计划的27%主要特点:一是主要农作物稳定增长。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322.36万亩;已收粮食5万吨,增长5.2%蔬菜产量99.8万吨、比增3.2%;水果产量13.3万吨、比增4.9%二是畜牧渔业生产稳定。肉蛋奶总产量9.94万吨、比增0.3%;淡水鱼产量4.31万吨、比增4.7%三是农业发展基础增强。上半年全市投入2.6亿元,新建果蔬、食用菌、畜禽、渔业等方面的设施农业项目58个。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4.77亿元,增长24.9%主要特点:一是制造业投资增幅回升。完成投资395.19亿元,增长30.7%,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56.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二是县域投资带动明显。1-6月,县(市、区)完成投资796.8亿元,比增26%,有9个县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占全市投资比重的96.7%。其中永安、尤溪、大田、沙县、三元、梅列6地投资超过70亿元以上。

  (五)外经贸回升明显。今年以来,外贸出口降幅从1月份的-64.9%逐月持续收窄,1-6月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1.88亿美元,比增28.4%,自上年7月份以来首次实现“转正”。全市新批办外资项目21个,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7100万美元,增长26.8%。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分别比增33%139.4%

  (六)财政收入低位增长。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总收入72.89亿元,比增2.7%。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20亿元,占年初计划48.5%,比增4.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当月财政收入创新高。6月份,公共财政总收入达16.27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68亿元,均创今年来单月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2.9%9.3%。二是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支撑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收。1-6月,全市公共财政税收收入34.89亿元,比降5.4%;非税收入14.3亿元,比增43.1%

  (七)信贷投放总体趋缓。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7.68亿元,比增5.2%,比年初增加20.27亿元,同比少增59.75亿元,增量只占上年同期的25%。各项贷款余额1158.2亿元,比增6.7%,增速比全省平均增幅低9.3个百分点;上半年各项贷款增加36.33亿元,同比少增43.64亿元,增量只占上年同期的45.4%。债券融资取得突破,永安国投突破国家发改委百强县发债限制,成为我省第一个获批发行企业债券的非百强县融资平台;全市新增注册基金投资企业和管理公司14家。

  (八)民生指标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13815元,比增10.5%;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4985元,比增11.4%。物价基本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7%就业形势良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6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23

  二、项目运行基本情况

  (一)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上半年,300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26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6%。其中,193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1%;107个预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1亿元77个项目开工建设,37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173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7%22个项目开工建设,26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

  (二)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项目进展情况。“五大战役”重点行动计划共实施项目995个,完成投资359.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6%10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其中: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56个,完成投资8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9%3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489个,完成投资15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8%41个项目已建成。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17个,完成投资6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1%。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00个,完成投资3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2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3个,完成投资21.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6%4个项目已建成。

  (三)三维项目对接情况。我市列入省“三维”跟踪管理系统的项目369个,总投资2416.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08.7亿元。其中:央企项目17个,1-6月完成投资5.7亿元,已有13个项目开工建设;民企项目344个,1-6月完成投资114.7亿元,已有202个项目动工建设,104个项目竣工投产;外企项目8个,1-6月完成投资2.5亿元,已有3个项目动工建设,2个项目竣工投产。

  (四)“6·18”项目成果对接情况。本届6·18全市共征集、推出企业技术需求280多项,举办24场小型化、针对性强的专场对接会,对接签约项目603项,项目总投资182.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60个,总投资171.3亿元,项目总投资和合同项目总投资均列各设区市第3位;协议项目43个,总投资11亿元;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100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的指标完成情况看,除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指标增幅高于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在控制目标内以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工作目标。从运行态势看,全市经济运行基本稳定,运行态势与全国、全省的基本走势一致,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但由于目前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具体问题主要有:

  (一)资金紧张状况加剧。当前,资金缺乏是影响我市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40%以上的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因资金紧张而延缓建设进度或推迟开工;45%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反映资金紧张或比较紧张。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增量回落大。截至6月末,全市新增信贷36.33亿元,同比少增43.6亿元。新增贷款更多地投向大型企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中长期项目,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放缓二是贷款规模趋紧。6月末,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3%,比上年末上升0.66个百分点,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进一步上收,贷款投放更趋谨慎。三是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由于企业盈利能力降低,造成部分企业信用评价下降,难以继续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抽贷、限贷、压贷不同程度存在,不少纳税大户或在建重点项目反映转贷困难、融资成本高,部分企业和项目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

  (二)市场延续低迷走势。由于我市工业企业大部分是资源型、低端化、内向型企业,主要为国内下游企业提供配套,经济下行对我市企业的影响“来得晚、影响深、走的迟”。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品市场持续低迷,部分主要工业品价格回落。1-6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7.8%,同比下降2.2%。绝大多数工业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钢材、尿素等主要产品价格分别同比下跌4.8%14%。二是企业生产订单不足,盈利能力差。5月末,全市规上企业产品库存59.5亿元,去库存压力大,三化、青纸、金牛水泥等企业订单量分别同比下降18.8%11%4.5%1-5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2.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三是出口额低位增长。虽然今年全市出口降幅持续收窄,但支撑出口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出口企业在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生产型企业出口仍在低位徘徊。上半年,全市有三和食品、三林木业、华盛烤鳗等5家龙头企业因资金、市场等因素减少出口7049万美元;去年出口超千万美元的10家企业中,上半年有9家出现负增长。

  (三)产业发展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运行困难。一方面,增量企业少。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5家,新增产值8.12亿元,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拉动作用不大。另一方面,存量企业经营困难,工业企业停产、减产情况严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7家减产,减产面达19.3%,其中46家企业停产关闭、60家企业亏损,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比重2.7%3.5%。从用电量看,新增用电主要集中在水泥、结晶硅、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全市有6个县(市)用电量出现负增长。二是三产下滑明显。1-6月,第三产业增加值维持在6%左右的低位增长,增幅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上半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1家,比上年同期减少4家。第三产业GDP比重从上年末的32.1%、一季度末的28.8%,下降到5月末的27.1%。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购房者持币观望氛围较浓,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27.7%30.4%。三是农业提升困难。受宏观调控影响,今年全市烟叶面积减少6万亩,预计减收2亿元以上,加上部分县上半年洪涝灾害,对下半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将造成一定影响

  (四)项目投资后劲不足。当前看,虽然我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但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落。1-6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69.87亿元,增长11.5%,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回落8.341.2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1-6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3.3亿元,增长15.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仅10.1%,远低于全省26.4%的比重。二是投资信心不足。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以及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的影响下,部分企业增加投资的意愿减弱,部分在建项目业主投资信心不足。

  (五)财税增收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总体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除了4月份实现10.3%的两位数增速外,其余月份均在6%以内增长。二是税收收入不理想。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税性收入34.89亿元,比上年减收2亿元。分税种看,四大主体税种(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21.37亿元,同比减收2.37亿元,下降9.98%。分行业看,房地产、批发和零售、电力等3行业税收减收绝对额及降幅较大。其中,房地产业减收3.06亿元,比降20.3%;批发和零售业减收7917万元,比降6.9%;电力行业减收7897万元,比降20.3%三是重点企业减收明显。从全市国税收入情况看,5422013年纳税百万重点企业中,上半年66.8%的重点企业减收,部分企业减收额度和幅度较大,其中仅宁化行洛坑钨矿、新华都购物广场、铙山纸业、永安煤业、金湖电力、三林木业等6家企业,减少国税收入近一亿元。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1-6月,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8.29亿元,增长35.4%,增幅高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幅30.5个百分点。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投资拉动。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当前要推进一批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抓好两个方面:(1)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市级层面,重点推进南龙铁路、机场、莆炎高速三明莘口至明溪段、厦沙高速公路项目和国道205线三明市区过境段等项目建设,形成更多投资量。县级层面,加快2014-2018年国省干线规划建设,五年内全市计划完成34个国省干线网络项目,总里程540公里,总投资150亿元。特别是市区在建和拟建的干线路网项目有7个,总里程约110公里,总投资83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三元、梅列两区除中村乡只通达二级公路外,其余乡镇通达一级公路,进一步完善市区路网架构,拉伸城市框架。各县(市、区)政府和交通部门要加紧与省交通运输厅对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国省干线建设任务。(2)民生保障及社会事业项目。在加大城市医院、中小学提升扩容改造的同时,努力办成一批教育名校、特色专科医院以及文化、体育精品,提升城市的软实力,促进城市人口集聚。教育方面:重点推进三明职教园区等6个重点项目和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城区扩容等项目建设,力争下半年完成投资7.4亿元。卫生方面:加快第一医院外科楼等3个重点项目和一批县医院、中医院提升项目建设,力争下半年完成投资4.9亿元。文化体育方面:加快宁化客家祖地博物馆8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将乐杨时文化园等9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大田、明溪等4个体育中心建设,力争下半年完成投资11.2亿元。社会保障方面:加快市残疾人服务中心、福利中心和部分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机构、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等项目建设,力争下半年完成投资2.7亿元。

  (二)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受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房地产市场普遍低迷,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同比下滑明显。房地产行业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省上十条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要抓好几件事:一要针对住房按揭贷款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问题,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配置财政性存款、公积金归集帐户、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户开设等综合措施,调动金融部门的积极性。各金融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按揭贷款规模,加大房地产信贷支持。二要各县(市、区)要认真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若干措施》的政策内涵,尽快研究制定涵盖财政、土地、教育、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购房落户,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聚集,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三要认真分析、科学判断我市房地产走势,根据商品房库存情况,科学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合理把控土地供应节奏,保持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四要扶持建筑业发展,研究制定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优惠政策,加大力度指导企业调增、晋升资质,积极引进外地建筑企业总部入驻我市,提升我市建筑企业竞争力

  (三)加快三产业态改造。一要围绕与工业支柱产业联动发展,发展工业原材料交易市场、工业品消费市场及大宗物资现货市场和期货交割市场,完善工业物流体系。二要围绕农业基础产业提升和服务功能完善,培育农产品交易市场、种业市场、农林土特产电子交易平台、智慧农业谷生态观光业态。三要围绕主导产业市场推广和名优地产品营销,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主体,引导本地企业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一系列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四要以商务楼宇建设为依托,积极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商务服务企业、研发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总部经济企业入驻,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区域竞争力的楼宇经济群。五要围绕三明生态和文化资源开发,结合动车游、自驾车游、自行车骑行游、候鸟式安养游等新需求,重点建设一批安养度假旅游、体育健身旅游项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四)促进园区经济提质增效。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发建设园区,但园区投入与贡献严重不成比例,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具体要抓好四个方面:一要有效盘活存量。各县(市、区)要对园区闲置的厂房、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对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的土地要坚决依法收回;对一些因业主无力继续建设的“半拉子”项目,要及时处置,进行二次招商。二要突出财税贡献。强化税性意识,把项目税性收入作为入园的重要条件,着力引进更多税源型项目。三要完善设施配套。在当前制造业不景气的时候,不鼓励对园区大规模的面积扩张,造成新的土地闲置,应把重点放在现有平台的提升上,集中有限资金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高园区供地率,促进园区开发资金回笼。四要筹措收储专项资金。对园区内部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企业,要推动企业走规范化的清算程序,政府主动介入,收储企业土地、厂房等资产,进行重新包装,开展二次招商。

  (五)抓好农业增产增收。一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福建农民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等园区建设,持续打造水稻制种等3条高优粮食产业链、木制品加工等8条绿色林业产业链、果蔬等5条精致园艺产业链、禽类制品等3条生态养殖产业链和现代烟草产业链,力争全年农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二要推进精准扶贫。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抓好90个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扶贫工作。三要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和就业收入。

  (六)重构良好信用环境。一是严厉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同时,主动帮助金融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降低金融风险。二是加大政府融资力度。在当前银行信贷比较紧张的情形下,各大银行把放贷目标转向了风险较为可控的政府融资平台,为政府融资创造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如,招商银行已获批政府各类融资平台及重点项目融资的信贷49.6亿元,拟上报申请的还有37亿元。各县(市、区)和市级各融资平台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协作,满足园区开发、土地收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三是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谋划、提高运作水平,确保政府债务的合理、可控,做到借得到、用得好、还得了,严控债务风险,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七)抓好财政增收节支。面对当前严峻的收支形势,要加强税源建设,抓好增收节支工作,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要强化税收征管。加强收入调度分析,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各项税费足额征收入库。二要盘活国有资产。树立经营资产理念,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土地运营资金、国有资源使用收益管理,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三要节约开支。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根据半年财政增收情况,优化年度开支计划,压缩一般性开支,对部分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尽量采取融资渠道解决,缓解财政年度支出压力。

  (八)积极对接争取政策。深入研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政府促进生态工贸区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条梳理可向国家、省上争取的政策项目,争取上级支持。紧密对接中央支持福建赶超战略释放出的政策信号,争取我市更多项目列入中央支持福建跨越发展重大项目盘子。同时,今年以来省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梳理,确保政策全面落到实处。

  (九)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上半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238起、死亡57人、受伤267人、经济损失157.59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1.2%29.6%2.2%42.4%,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但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各级各部门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认真贯彻717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精神,抓好五个“全覆盖”: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政府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安监部门向组织部门报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全覆盖、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二要深刻吸取沪昆高速邵怀段“7.19”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三要深化消防、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打非治违”、“六打六治”专项行动,促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四要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提升工程,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五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和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六要抓好高温台风季节的安全生产工,及时做好台风等各类极端天气防范工作。

  (十)高度重视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专项审计。按照国家审计2014年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今年8月至10月将在全国开展2008年至2013年土地出让金和耕地保护情况的审计,这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对土地管理工作的全面审计,审计署将抽调2万多人参与,福建省由审计署两个司局和深圳办负责,将组织800多人采取混合编组直接深入到县(市、区)开展审计。此次审计从面上讲是对用地审批、土地出让金、耕地保护三大块的审计,但实质上是对地方政府管理国土资源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除国土部门外,还涉及发改、经贸、财政、规划、住建、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社保、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根据中央第九巡视组向福建省反馈巡视情况中指出“土地开发领域腐败问题突出”,此次审计中一旦发现问题将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协调组织工作,并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应将相关问题对照政策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结症,拟定今后整改措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