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来源:三明市政府网 时间:2019-01-09 15:0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三明市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181228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闽东北、闽西南两个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五市关于加快推进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意见》,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战略思维、提高战略定位,着眼生产力、生产要素有效布局,着眼人口和产业有效集聚,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区域协同创新、两岸融合开放联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为新时代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规划统筹,协同推进。强化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的协同推进,统筹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等。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生态等优势,强化各级各部门合力,协调处理好我市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关系,走特色、差异、协作发展之路,形成内融外联、优势互补、协调有序的发展格局。 

  ——主动融入,合作共赢。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区整体利益和我市自身发展需求、财政承受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找准多边或双边利益的交合点,建立互利、互惠、互补关系,促进我市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在深化合作中互利共赢。 

  ——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激发创新活力,拓宽协同发展区区域内外的合作,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和市民共同参与。更好发挥政府在空间规划协同、基础设施布局、产业链条互补、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共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要素和产品流通提供基础保障和良好环境。 

  (三)行动目标 

  2020年,我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之间的协作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紧密,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1-2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合作深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系初步建立,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文化旅游对台交流等日趋紧密。全市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再上新台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贡献。 

  二、主要任务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调融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市场体系统一开放、联动开放和两岸融合,建立完善机制、谋划平台载体、推动项目建设。 

  (一)统筹规划对接实施 

  立足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根据全省发展战略和闽西南协同发展方向,主动与省上以及闽西南其他设区市做好沟通和衔接,协同编制实施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推进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等有效衔接,构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为协同发展打下基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进山海协作 

  推动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将闽西南山区资源与沿海地区资本、技术紧密结合,以共建产业园区和协作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提升集美(清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龙海泰宁产业园区、明溪-鲤城山海协作产业园、泉港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平台承载能力,引导协同发展区企业入驻园区。以三明国家级高新区金沙园二期等园区为平台,探索“厦门-三明”“泉州-三明”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永安与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大学共建石墨烯产业园,充分利用地价、电价等优势,积极承揽厦漳泉等沿海城市石墨企业入驻永安石墨产业园、太华罗丰石墨(烯)产业园区。以大田县列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县为契机,加快推进福建(大田)机械铸造产业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厦门、泉州腾退的机械铸造企业、中高端装备企业向三明转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利用省上对口帮扶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推动明溪、清流、宁化、泰宁、建宁等省定五个结对帮扶县实现脱贫摘帽。利用好对口帮扶专项资金,制定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推动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和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浦梅铁路、兴泉铁路等建设,形成闽西南内部及与闽东北之间的重要交通纽带。加强与厦门等地对接,合力推动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速铁路列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并争取线路经过三明市区。加快莆炎高速公路三明境内段建设,加快推进武夷新区至沙县高速、明溪胡坊至三明岩前联络线及小蕉互通工程、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公路三明段和浦城至武平(闽粤界)高速公路三明段4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高速公路与重要城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物流场站和城市交通主要干道的连接。加快普通公路建设,全力打通协同发展区内“断头路”,实施G235大田段等断头路联通建设,加快与龙岩市域内公路联结成网。推动三明机场与厦航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厦航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其在执飞国内主要城市航线时经停三明。开展泰宁、永安、尤溪等通用航空机场前期工作。发挥三明沙县机场等区位优势,积极推进沙县机场临空产业园区,以及三明永安、泰宁等通航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三明陆地港以及公路港建设,主动融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铁办、三明沙县机场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做好三明核电厂址的保护与论证。统筹协同发展区电网建设,衔接全省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完善主干网架建设。继续推进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建设,加快LNG接收站建设,逐步以支线管线替代LNG卫星站,实现天然气“县县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国网三明电力供电公司、核电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促进产业协同合作 

  构建协同发展平台。搭建开放合作信息服务和招商引资平台,增强人力、资金、物流保障能力,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产业整合提升。搭建商贸往来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我市商贸物流企业与其他设区市大型商贸物流企业、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之间的相互对接与合作。发挥协同发展区内9·8”投洽会、“11·6”林博会等平台作用,共同搭建协同招商平台,建立和实施项目策划、招商推介、项目投资的互联共享机制,共同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活动,对适合在我市投资落地的项目,积极沟通争取,对符合在其它地市投资的项目,及时进行推荐,促进投资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实现合作共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特色农业合作。持续推进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5大特色产业、20条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引导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三明农副产品品质和价格优势,对接闽西南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客户资源,重点推动我市与协同发展区厦门、泉州等市建立农业和绿色食品产销对接关系,争取在三明建设菜篮子协作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夏商百货等农产品展销平台和电商平台,建立三明农特优产品进厦“绿色通道”。加强泉州、漳州等口岸进口木材原料供需对接。加强“三品一标”等品牌建设,着眼现有优势品牌,实行整合提升,联合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开展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区域协作品牌优势。〔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三明海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立足我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推进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在特色优势上下功夫,在绿色生态上做文章,推进产业向优势资源、优势区域集聚。重点以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纺织、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以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完善产业配套、基础配套、公共配套,整合创新资源、要素资源、生态资源,以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完善链条为主攻方向,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以突破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为主攻方向,促进新兴产业提速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科技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深化科技创新协作 

  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制体制创新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建立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运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中国重汽技术中心海西分中心、三明市氟化工研究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乐半固态研究所、三明市农科院等专业研究院平台,在闽西南地区开展科技研发及产业链(群)发展方面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科技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建立科技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内更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升级为国家平台。重点以我市石墨和石墨烯产业为载体,加强与厦门大学产业技术对接,建设石墨烯产业孵化中心和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 

  (六)开展金融领域合作 

  加大“引金入明”力度。积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来明设立分支机构,对在三明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机构,给予选址、权证办理、登记等对接服务,形成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对新引进的银行业机构在贷款项目、存款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实现自身发展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双赢。〔责任单位: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金融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水平。加强与厦门、泉州等地的合作,发挥其在金融机构、人才、资金的优势,与我市共同设立区域合作产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梯度转移、重大科技合作攻关、重大合作项目建设等。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委、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强化信贷风险防控。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持续优化金融运行环境。支持农信系统发展,积极引进沿海行社来明进行结对帮扶,支持本地行社做大做强,引导农信系统逐步压降风险,提升资产质量。〔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三明市中心支行、银监局、省联社三明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开展物流领域合作 

  构建物流基础体系。发挥机场、陆地港、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作用,打造协同发展区内物流体系,重点推进大坂物流园、三明陆地港四期等物流园建设。积极推动三元大坂物流园建设,打造“规模更大、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信息化程度更高”的“公路港”2.0升级版;推动三明陆地港四期冷链物流区等建设,发展冷链物流,引导我市冷链物流朝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商务局、海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搭建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为切入点,推进我市与厦门签署物流标准化合作联盟。发挥厦门自贸试验区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内“单一窗口”复制推广,深化三明陆地港建设。建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我市与协同发展区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相互对接与合作,引导全市已建成的公路港、物流园推广应用,推动物流企业车辆运力信息与生产企业运输需求信息实现有效对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工信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深化文化旅游合作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加强与龙岩地区合作,共同推动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与厦门、漳州、泉州交流,吸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以我市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加强与第一批厦门市、第四批泉州市交流合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作联盟。深入挖掘和整理我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朱子文化等资源,充分利用我市梅林戏、肩膀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协同发展区内文物、书画、摄影、非遗等文化艺术活动交流,共同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推进全域旅游。以泰宁为龙头,依托我市差异化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力打造闽西南特色文化旅游圈、‘山海湖楼’世界遗产探秘游、三明‘深呼吸’休闲康养旅游带、研学旅游等精品线路。着力推动与厦门等市建立旅游合作联盟,实行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推、线路互联,逐步实现“三无五共享”旅游区域合作新格局。对接集美大学共建“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中央苏区(闽西)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全力推动经典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推进教育资源合作共享 

  深化教育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协同发展区办学先进校合作,共同建立师范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和实习基地,探索学生高质量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提高等课题研究与探索。重点推进厦门一中与三明一中、双十中学与三明二中、厦门科技中学与三明九中办学合作。加快建立并完善闽西南片区特殊教育、基础教育研讨制度,重点开展学科教研、教学活动、课程实施信息化手段应用等交流研讨活动。加强与协同发展区内学校的交流研讨,力争在2020年前创建1个国家级研学旅行营地,与协同发展区学校共享研学实践营地和基地平台,共同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与厦门教科院等教研单位的联动,在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培训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提升我市教育教学研究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职业教育协作共建。加强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闽西南五市重点支持的发展产业,支持职业院校建设特色专业和专业群,深化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引导协同发展区各类合作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校企联合培养,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跨区域打造共同体,实行校企实习实训资源开放共享;深化师生交流,通过闽西南五市教育部门轮流牵头举办师生技能大赛,以及协同发展区内职业院校结对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合作课题研究,建立友好学校、班级,举办学生夏令营等活动;开展联合办学,根据闽西南五市教育资源和产业需求,加强职业院校招生协同,重点鼓励和支持五市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以招收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生源为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推进医疗资源合作共享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相互流动,重点推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三明市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三明市第二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围绕学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对口帮扶合作。着力推动协同发展区内医疗人才互动交流,推动医学检验结果联动互认,实现共享专家库。依托厦门医学院帮助三明市培养本科层次本土化医学人才。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合作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平台,推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医疗信息、门诊统一预约平台号源信息互通共享。〔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 

  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每年互派一批干部挂职锻炼。在国家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厦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合作与交流。开展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究人员互访交流、打破地区界限,实施异地兼职机制,试行以访问学者身份、项目顾问、技术助手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定期正常流动,促进协同发展区内技术骨干融通交流。重点推动厦门翔业集团对三明机场开展人才培训和设施设备维保,支持三明机场建设航空货运、飞行、维修和培训基地。〔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机场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协同发展区内社会保障信息互联互享,重点在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救灾应急保障等方面,加强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的对接合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二)推进资源环境共治共保 

  重点推动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技术团队在三明市建立工作站,提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高端技术,开放、共享先进的环境监测及预警技术设备,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人才培训,为开展联防联控区域环境污染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提高环境质量监测预警能力。加强与龙岩的对接,推进汀江、沙溪流域联防联控联治。加强与泉州的对接,建立大田县、尤溪县与泉州市德化县关于街面水库保护协作机制,开展街面水库德化库区的网箱养殖整治工作,不断改善街面水库湖库水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河长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三)推动政务联通互认 

  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加强与省上以及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的对接,合力推动建设全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解决部门数据共享问题,实现“一网通办”。〔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大数据局、数字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四)加强开放联动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与厦门国贸集团等企业的对接力度,引进或培育若干家有实力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聚本地货源出口,为我市小微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融资、结汇服务,并引导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孵化内贸转外贸企业,逐步壮大全市出口主体队伍。加强与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的合作,联合开展闽西南企业产品推介等,开拓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围绕开办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电力供应、不动产登记、企业融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纳税缴费、开展跨境贸易、纠纷处理、企业破产、人才服务、产权保护等方面,优化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发改委、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税务局、人社局、金融监管局、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五)加强对台交流合作 

  打造一批对台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我市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慈航文化、抗战文化等优势,加快宁化石壁客家祖地二期工程、客家祖地博物馆、客家名人文化园、十里朱子文化长廊、朱子文化园、永安抗战文化旧址群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对台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两岸民众的亲情友情。举办好每年一次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提升举办层次和规模,力争到2020年台湾客属社团参加人数达海外来宾总数的60%。打造“尤溪朱熹诞辰祭祀大典”,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朱子文化园打造成世界朱氏后裔乃至海内外儒学专家信士的朝拜圣地。〔责任单位:市委台办,市文旅局,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充分利用我市现有各类涉台园区平台,加强与厦、漳、泉等地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青年创业基地的对接合作,学习借鉴沿海地市在涉台园区建设、对台招商引资、对台引入人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重点引进一批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大、配套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提升我市涉台园区建设水平,发挥园区集聚产业效应,共同打造对台经贸产业链条。联合协同发展区其他设区市在台湾设立“清新福建·魅力闽西南-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台北、高雄)旅游服务中心”,加强联合旅游产品服务推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六)加快推进区域间军民融合协同发展 

  在军民共建共用基础设施、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军队保障社会化等方面,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区域性军民融合协同合作创新示范模式,合力提高区域性国防动员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三明市加快推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明委〔201837号)要求,每年定期召开加快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联席会议,研究推动协调发展工作,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分别牵头做好“一办四组”工作,组织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各成员单位每季度末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发改委)报送工作开展情况,经济协作组、山海协作组、交通基础设施协作组每月末向综合组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将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全力推进协同发展工作。 

  (二)突出项目带动。建立重大项目库,突出抓好签约、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将行动计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加强项目台账管理,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点项目列入“五个一批”项目管理,细化时间表、标明路线图、落实责任人,形成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的清单。 

  (三)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我市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的宣传报道力度,畅通公众意见反馈渠道,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在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过程中改革创新、积极推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